第47章(1/2)
九零大学生回村搞建设第47章
然后就被好几个人敲脑袋,“脑子有病啊!陈霖大学生不比你懂法?”
陈明生无语地翻白眼,这人到底怎么想的?
“喝过八宝粥吧?”
众人点头,近两年八宝粥销往全国各地,出去打工坐车那么久,买上几瓶八宝粥方便带还好吃,他们偶尔也很舍得吃。“我们要自己做八宝粥卖?”
他们不知道陈霖居然还会这个,大学生就是厉害!
陈明生:“”
“八宝粥里加了薏米,所以薏米近两年收购价格都是在上涨的,但咱们这的薏米都是卖到市里的加工厂,卖的价低。我们县的薏米质量好,药用价值高,卖给药材公司也比卖县里的加工厂划算。”
“明生,这事确定下来了吗?人家真的收我们的?”
陈明生:“没确定,得看能拿到多少单子回来,所以这不是不敢叫你们一起都留下嘛。”
反正不管成不成,他们留下都没什么用处,还是得收拾行李出去打工。
一帮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大小男人们或坐或站地围成一个圈,此时眼里都有些茫然,留家里就挣不到钱,出去打工又顾不上家里,真是两头难。
——
通过陈明生这么一讲,再有一帮出去打工的男人一宣传,富华村的人都知道陈霖要出去“拉单子”卖薏米了。
要说卖药材,这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有得卖的,总有的人连菌子都认不全还怕吃了没命,更别说进山里去找贵药材了。但要说卖薏米,那还真是家家户户都有的。
往年都是村委统一收,然后打包卖到县上的薏米加工厂,但价格也就一般。村委甚至镇里也搞过加工厂,但是技术条件落后,销售渠道少,交通还不便利,完全拼不过县加工厂,所以就只能提供原材料。
县加工厂的规模不小,可县里能收薏米的地区不少,完全能供应上先加工厂的需求,底下偏一些的乡镇就收得少,于是他们这儿就没形成大规模的薏米种植。
有人觉得陈霖他们就是“飘了”。
“县里去年涨了五毛,收五块钱一斤,拿到外面去卖就能翻倍?薏米又不是野生天麻,人家收购的也不是傻子。”
“年轻人还是太着急了,生意哪有那么容易做哦。”
当然也有人担心,好言劝着。
“步子不要迈太大了,全村能收上来上万斤薏米,你们哪能收得了那么多”
阿公阿婆倒是淡定,这几天不出去和人家唠嗑,也把院子门给关得严实不让人来家里看电视,他们就不乐意听别人劝来劝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