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121第120章 充足的资金梨县敌踪-我的客户李云龙-污书屋
首页 > 都市小说 > 我的客户李云龙 > 121第120章 充足的资金梨县敌踪

121第120章 充足的资金梨县敌踪(1/2)

目录
好书推荐: 克系求生,我在海岛当吃播 烈焰朱棠 与女警官的特殊性爱 兴家 救命!嫁给糙汉将军后被宠野了 级杀怪爆装升级系统 蟋蟀奇遇记 我与妹妹的噤忌之恋 采棈药凄 霸道老公坏坏哒

我的客户李云龙121第120章 充足的资金梨县敌踪

充足的资金,梨县敌踪

王家庄。

“大娘。”

第二天,当独立团一行人,和申胜来到牛万林家里的时候,看见一位大约五十来岁的大娘正在门口安静的坐着。

屋子内,有两个十来岁少年在忙活。

还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子在修缮破旧的茅草房屋。

厨房里有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在忙碌。

破旧的房屋,但井井有条。

“大林牺牲了?”

出乎所有人预料,他们还没说话,大娘突然语气十分平静的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牛万林在牛家排行老大,所以叫大林。

“嗯1

申胜顿了好一会,才回答。

“干掉了几个鬼子?”

大娘继续问道。

语气依然十分平静。

就仿佛死掉的不是他儿子,只是一个陌生人。

“两个。”

申胜语气带着哽咽:

“都是大佐,是鬼子大官。”

“好1

大娘突然笑了起来:

“一换二,还是鬼子大官,这笔买卖,赚了1

“是的,血赚1

申胜说的咬牙切齿,随后继续说道:

“大娘,万林干掉两个鬼子大官,鬼子恼羞成怒肯定会报复,我们打算带着你们去部队根据地,躲开鬼子的报复。”

大娘摇了摇头,语气依然平静,但申胜已经看见了大娘眼睛里的泪花:

“带着我的孩子们走吧,我老了,去了也是累赘。”

“如果可以的话,给我一颗手榴弹就行。”

“大娘1

身后独立团的战士说话了:

“跟我们一起走吧,您的孩子需要您,我们根据地也需要您。”

“对了。”

“牛大林是我们八路军三八六旅独立团的战士。”

在确认牛大林干掉了两个鬼子参谋长之后,来到阳泉的独立团排长当即通过电台联系团部,最后李云龙和陆仁贾沟通后,拍板把牛万林归属到了独立团。

没什么其他好处,就是完成牛万林一直以来的梦想——成为正式八路军战士。

“三八六旅独立团?”

大娘眼睛一亮。

此时,她泪水也终于抑制不住,流了下来:

“是那个团长是李云龙的独立团?”

得益于鬼子的通缉令,新华报以及游击队战士的宣传,在有八路军人员的地方,李大团长的名声十分响亮。

“对。”

“我们团长是李云龙1

独立团排长回答。

“是去独立团的根据地么?”

大娘问道。

“当然可以去。”

排长回答。

其实安排的是让牛万林一家去最近的根据地,但去独立团根据地也不是问题。

三八六旅已经打通了山马道,可以畅通无阻,无非是时间长一点。

“好。”

大娘擦了擦泪水,当即招呼孩子们离开。

牛万林家里很穷,几乎没什么家当,唯一值钱的就是昨天牛万林拿回来的两袋粮食,一瓶猪板油,以及一个手推车。

半个小时后,一行人就向根据地赶去。

当天夜间。

一队鬼子就浩浩荡荡的冲向申胜的居住地,一通搜查似乎没什么发现,带队的鬼子少佐抽出武士刀一通乱砍,最后贴上封条后,怒然而去。

在阳泉驻扎超过两年,鬼子对阳泉的渗透和控制非常全面,很快就摸透蛛丝马迹查到了申胜和牛万林有联系。

但姜还是老的辣。

虽然鬼子查到了申胜,但却没有发现姚记掌柜的任何蛛丝马迹。

···

也是当天夜间。

北评。

平镇,那栋老旧的火砖屋内。

“总部电报。”

所有人都紧张的盯着电报员,安静的等待着。

那位国外商人已经抵达北评,货也到了北评进了仓库,鬼子也不出预计,以暂时不需要为理由继续卡着订单,试图压价。

他们也派人联络国外商人,进一步谈了价格,虽然将价格压至九千五百银元,但依旧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而且,

这位商人手里,还有新闻纸,印刷油墨,照相机,胶卷这些物资。

都是部队急需的物资。

但全部加起来,需要整整两万五千银元。

一块不能少。

而且对方明说,只接受银元,或者美元付款。

两万五千银元,相比于这批机器设备和物资,已经是个很便宜的价格了,但对部队来说,依旧太多了。

还有运输问题。

将这些机器设备,材料,从北评运输出去,抵达根据地,想要安全快捷,也是要花钱上下打点关系的,预计需要三千到五千银元。

也是一笔不小的钱款。

他们在和军分区联络后,只能求助于总部,看看总部有没有什么办法,但众人心里也没底。

和果脯翻脸后,根据地经济状况越发困难,不久前鬼子对冀南根据地的货币战,更是让根据地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雪上加霜。

而这一批物资如果全部拿下,包括运输消耗在内,需要大约三万银元。

即便是总部,估计也很难拿出来。

但众人不愿意放弃。

这些物资和设备,太重要了,也真的很划算。

“上级怎么说?”

在众人紧张的眼神中,电报被翻译了出来。

“上级给我们拨款五万银元,要求我们购买印刷机,照相刻板机,油墨,新闻纸,以及其他根据地急缺的材料。”

“还有··”

电报员还没说完,联络站的几人就沉浸在喜悦之中。

“五万银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